Photo by pixabay |
每當有校園相關的重大社會新聞報導後,輿論常會轉向討論學校對學生(或當事人)的輔導工作成效,如:都已經心理輔導這麼久了,孩子還是作出這種行為,難道輔導人員都不知道嗎?輔導人員有沒有用心啊?……諸如此類,其實不限於輔導工作,前面的問句中的”輔導人員”可以自行改成○○○○,歡迎自由對號入座。
就像柯文哲市長說的:「醫生是人,不是神,醫學是有極限的。」同樣的,「輔導人員是人,不是神,輔導也是有侷限性的。」
▋失落來自過高期待
這個速食主義時代,人們習慣快速得到結果,不耐等候。人們天真的或一廂情願地認為把學生及孩子送出來輔導,所有問題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迎刃而解,但這可能嗎?世上應該沒有這麼神的事吧!
所以高期待對應的是高失落,這時常出現質疑聲:為什麼經過輔導,學生及孩子的改變及進步緩慢,甚至情況依舊或更加嚴重?
▋部分答案掌握在你自己(大人)手上
每位學生及孩子的狀況都不同,他們的問題或簡單、或複雜;有心理層面,也有生理層面的。但許多孩子在家裡的教養衝突問題及在教室裡的情緒行為問題,有時責任不全然在孩子身上。其實大人也是需要付蠻大一部分的負責。
學生在輔導過程有各種情緒釋放情形,最後終會回歸平靜,或願意深入述說、或拒絕表述,但都覺察得到同理與情感認同,我們會教導孩子一些方法與策略,孩子一般都同意回家或回教室試試看。
你知道的!結果,大部分是不如預期的。
我們再找孩子來談,你不是說要試著改變看看?孩子回說:「我有改了,但他們都沒有改啊!我好生氣難受,所以我又跟以前一樣了!」
是啊,問題不只是在孩子身上,也跟大人營造的相處環境氛圍有關,你跟孩子的應對方式,若沒有改變,孩子也不會改變,問題還是在原處打轉。
我們再找孩子來談,你不是說要試著改變看看?孩子回說:「我有改了,但他們都沒有改啊!我好生氣難受,所以我又跟以前一樣了!」
是啊,問題不只是在孩子身上,也跟大人營造的相處環境氛圍有關,你跟孩子的應對方式,若沒有改變,孩子也不會改變,問題還是在原處打轉。
▋承認吧!我們大人最難改變
最難的是跟大人的溝通,因為大人絕大部分都不想改變自己,諸如:改掉喋喋不休的嘮叨、改掉以帶強烈情緒的溝通方式、改掉無效的提醒叮嚀警告、改掉你的抱怨與情感勒索、改掉你不將(或太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的態度。
而最常聽到的是:你有沒有搞錯,現在是孩子有問題,為什麼是我們(大人或老師)要改變?
其實判斷標準很簡單,若孩子沒有跨情境發生同樣的狀況,只有跟你在一起時,才這樣,那你的問題很大,要嘛是孩子吃定你了,不然孩子就是故意針對你的。抱歉我這麼直接,其實源頭還是在你身上,放下情緒與對立,我們是要共同解決孩子的問題不是嗎?一起試著改變,看看是否有轉機。
另一個常聽到的問題是,孩子好像時好時壞,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孩子會出現問題,絕不是 1、2 天就變成這樣的,一定是半年、一兩年、三四年以上的累積不是嗎?不管是孩子的情緒反應或行為舉止,時間一久就成為習慣或慣性,這是需要花時間改變的,大人一段時間還要持續一直跟孩子提醒才行。
此時請一併反思我們大人自己的應對姿態是否又故態萌發了,大人對積習改變都覺得十分困難,何況是要求自制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呢!
請放下對孩子的焦慮及對自己的焦慮,慢慢來急不得,每天進步一點,半年後再看,你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
請放下對孩子的焦慮及對自己的焦慮,慢慢來急不得,每天進步一點,半年後再看,你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
▋有時你只想找個替罪羔羊
當孩子有問題時,老師會跟家長聯繫希望配合改變孩子,若問題還是在班級一直重複出現,這時老師會請行政協助。行政輔導二級介入輔導後,一樣會跟家長聯繫溝通,來配合班級導師幫助孩子。當學生問題很嚴重,學校會請三級學生輔導資源中心協助介入輔導,心理師輔導後,還是會跟家長聯繫,請跟學校一起協助處理孩子問題。
上段跳針式的敘述,重點就是告訴家長,孩子是你的,請你付起全責。但現實面還是有許多無法負責的家庭出現。
而當真正出事時,家長及媒體大都會怪罪學校或政府。有人問我為什麼學校做了這麼多還要背負罵名?
一、這時家長的心態只是要找個替罪羔(肥)羊。你怎麼不自己想想,全校幾千名孩子都沒事,就你孩子做出重大社會新聞事件,學校教育哪裡沒做夠,我們可以拿出所有輔導及處理的點滴歷程,你什麼都沒有,連最基本給孩子的一份愛與支持都沒有,你還好意思說東道西。(謎之音:雖然學校這麼說了,但我還是會勇敢的說東道西喔!)
二、媒體為了收視率,當然要找個大目標,找案主家庭目標太小,不好找且不安全。但學校或政府跑不掉,把他們放在社會閱聽大眾對立面,拍個鏡頭,剪取想要的幾秒片段,一個事件各自表述。學校說白了,只是這案件中增加收視率的替罪羔羊。
但檢討的對象及源頭不對,對於整體社會的正向循環有幫助嗎?對這孩子有用嗎?
一、這時家長的心態只是要找個替罪羔(肥)羊。你怎麼不自己想想,全校幾千名孩子都沒事,就你孩子做出重大社會新聞事件,學校教育哪裡沒做夠,我們可以拿出所有輔導及處理的點滴歷程,你什麼都沒有,連最基本給孩子的一份愛與支持都沒有,你還好意思說東道西。(謎之音:雖然學校這麼說了,但我還是會勇敢的說東道西喔!)
二、媒體為了收視率,當然要找個大目標,找案主家庭目標太小,不好找且不安全。但學校或政府跑不掉,把他們放在社會閱聽大眾對立面,拍個鏡頭,剪取想要的幾秒片段,一個事件各自表述。學校說白了,只是這案件中增加收視率的替罪羔羊。
但檢討的對象及源頭不對,對於整體社會的正向循環有幫助嗎?對這孩子有用嗎?
▋坦然面對是不二法門
單個層級的輔導是無法發揮最大功效的,只有大家敞開心胸互相配合才能有效率、省時間,讓孩子變好。
當孩子有狀況時,家長或老師可以這樣做:
一、承認、覺察、面對,自己本身的問題或不足(情緒、情感、家庭、工作、人生)。
二、孩子是我的,我會面對,並積極尋求協助。
三、尊重專業,放下質疑對立,配合改變。
四、丟棄無謂的焦慮,孩子改變需要時間,我們大人也一樣。
套句很老的台詞:學生的問題,起源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
學校是無法替代家庭功能,而老師的愛也無法彌補孩子心中所缺失的父母的愛。
輔導是萬能的嗎?你若這樣認為,請快醒醒吧!輔導真的沒那麼神。在我個人的認知,【輔導】是幫孩子連結起他的各項重要資源,想辦法補足孩子所缺失的,讓孩子可以正常生活、正常學習,就這樣而已。
孩子各項重要資源中,最重中之重的就是"家與父母",請你快快跟輔導合作,讓我們把孩子失去的資源,補回來吧!
孩子各項重要資源中,最重中之重的就是"家與父母",請你快快跟輔導合作,讓我們把孩子失去的資源,補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