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高雄。鳳山 | 鳳儀書院遊記

 作者:彭勝棫





行萬里路的好處


俗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是樸素的真理。雖然現在是網路時代,各種資訊網路上隨處可得,但有些文化底蘊的感受還是得親身經歷與實地感受才有更深刻的體悟。因此鳳儀書院還是值得你親自走一趟!


▋給錢才是真愛


台灣許多景點都是免費的景點,園區維護都由政府單位編列預算,但經費都不多甚至許多景點因為維護經費不足,導致設備逐年損壞不及修補,環境整潔欠佳,大大影響遊客遊興。而癥結點還是在財源不足,缺少人員管理。

而鳳儀書院透過收費,取得自給自足的財源,所以園區內部整潔,廁所乾爽明亮,參觀起來的感覺整個就是很舒暢,這樣優質的文化景點才能永續持續經營。


2016.01.22 鳳儀書院票價調整公告


給錢才是真愛!要讓台灣的旅遊景點精緻舒適,只有透過使用者付費,收入挹注於景點的設備、景觀、整潔...的整理維護,才可能達成。

並形成正向循環(有收入→環境維護好→吸引遊客前來→更多收入→更好環境),而這種合理的商業模式才能確保景點的永續。

因此台灣目前許多景點朝向規畫收費的政策大方向是對的,並可藉此篩選並減少因免費入園而過載的人潮對於景點環境的破壞。


各種門票有不一樣的精緻風格設計,且紙質厚而有質感,讓人有收藏的慾望


▋歲月更迭,新舊鳳山誰主浮沉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林爽文事變(南路莊大田)之後,原鳳山縣城(位於現今高雄左營,後改稱鳳山舊縣城)殘破不堪,欽差大臣福康安於乾隆 53 年( 1788 年 ) 間,奏准將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位於現今高雄鳳山),是為鳳山新縣城

而原舊縣城中的屏山書院亦毀於動亂,故有於嘉慶 19 年( 1814 年 ),鳳山知縣吳性誠倡建書院之舉,取名為鳳儀書院,至此清領台灣府鳳山縣的政治、經濟及文教中心正式轉移至鳳山新縣城。(直到後來日治時期打狗港灣經濟崛起,鳳山才逐漸沒落)


鳳儀書院全景圖( From  鳳儀書院官網)


▋有鳳來儀、文風鼎盛


鳳儀書院,取名「鳳儀」,蘊含有期盼鳳山縣文教能有如「有鳳來儀、文風鼎盛」的意義。

規模最大時共有屋舍三十七間,包括正中廳室三間、左右官廳房各二間、兩廊學舍十二間、講堂三間、頭門五間、義倉九間、聖蹟庫一間,另有敬字亭及奎閣各一間。

另有意思的是,據鳳山縣采訪冊(清光緒 20 年,西元1894年,鳳山縣廩生盧德嘉編撰)中記載:(詳見該網頁289項鳳儀書院)

鳳儀書院院田歲收租粟一千八百五十二石餘,大租糖六百十五斤八兩,租銀(含水租、義學田租、膏火租、大租、園底租、渡船租)一千二百四十三元五角零五尖。
全年支出應完錢糧六百元,師生束脩、膏火九百六十元,花紅(官課時名列前茅的獎金)、試費、飲食、卷銀、祀、油香、辛金、雜費計一千一百四十四元,以上約略為書院經費收支情形。

可見鳳儀書院是有自有財源可自負盈虧的能力,也能長久永續推展文教事業,減輕官府的資金支援壓力。

另文後亦有提到水租(曹公圳)分配的記載,也充分反映清朝台灣移墾社會中潛藏的閩籍與粵籍人士間的紛擾與競爭。


▋兩百年書院史,亦是見證台灣近代史


自清嘉慶 19 年(西元 1814 年)鳳儀書院創院至今已 200 年,歷經清朝、日治、民國三朝代,民國74年被內政部訂為三級古蹟,是臺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為利大家快速了解院史,製作簡易鳳儀書院沿革如下:


註 1 :吳性誠             註 2 :林恭           註 3 :鳳儀書院


▋書院照片欣賞


照壁


照壁目前僅存右側牆門及左右兩側直藲窗,門額內外皆題有「登雲路」。






頭門


為書院的門廳,兩側都有牆門,門額分別題有「說禮樂」、「敦詩書」。
















講堂


書院的講學空間。














廳事


書院的祭祀空間。



▋後記 - 旅遊的樂趣與意義


其實,這篇文章雖名為遊記,但實則無遊記之實,既沒交代交通路線、書院地址,也沒有順便介紹附近的景點與小吃,但我知道你若需要這些資料,上網搜尋就有,我就不占用篇幅贅述了!

但透過寫這篇遊記,讓我徹底認識鳳山,光查找資料,閱讀資料,就讓我更了解鳳山發展的歷史與地理分布,或許我現在比半數以上的鳳山人,更加了解他們土生土長的鄉土,對鳳山也多了一份感情。

而鄉土情懷就是在這樣旅遊的前、中、後,有意識的了解探詢中建立,我想這是此趟鳳儀書院參訪最大的收穫之一,而這不也是旅遊的真正樂趣與意義嗎!


延伸閱讀


官網   鳳儀書院

臉書  |  鳳儀書院

全台書院介紹  |  台灣省政府書院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