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
這是一本很適合當作小品文閱讀的書,可分段慢讀。作者透過旅行故事與敘事的來回對話,幫助我們撐開更大的心靈空間,讓生命長出力量,給予自己思考與改變的行動。
作者透過旅行中所遇的人事物的故事敘說,把敘事治療的步驟巧妙隱含於旅行故事中,感性而發人深省。
本書主要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台灣,美麗島嶼;
第二部分: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
第三部分:尼泊爾,神之國度;
第四部分: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敘事治療中,重點不是消除問題,而是關注於「在問題(困境)裡人是如何被定義的?」,「人」才是核心。我們不是和「問題」工作,而是和「人」工作。人 ≠ 問題。
書中引述一部探討人性與醫療的影片《心靈點滴》,主角 Patch 說的一段話:【死亡不是敵人,我們要挑戰最嚴重的疾病,其實是冷漠。】【問題,有什麼不對?問題,不是敵人。治療一個問題,我們有輸有贏;治療一個人,不管結果如何,我保證,我們一定贏!】
當個人〔活過的經驗〕違背主流論述的時候,就是問題衍生的時候。而與主流價值不同,就是有問題嗎?作者透過在花東、青康藏、尼泊爾旅行體驗的不同文化價值體系中發覺,「問題」很大部分是由社會中文化價值建構出來的,「人」本身並沒有問題。
我們社會應該有更大的包容力,來接受差異與尊重多元化。而敘事治療也由此開始。
敘事治療即是透過:生命相互影響 → 將問題外化(將人與問題分開)及解構 → 從解構中再建構 → 透過脈絡性理解 → 傾聽自己的聲音(生命藍圖) → 實踐中改寫 。
作者對於敘事治療的定義:「敘事治療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或修正一個人,而是陪伴一個人把自己想要的生命藍圖畫得更清楚、更動人,因為有了這樣的生命藍圖,生命自然會有去處,人就更願意克服困難迎接自己想要的生命。」
本書主要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台灣,美麗島嶼;
第二部分: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
第三部分:尼泊爾,神之國度;
第四部分: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人」才是治療的核心
敘事治療中,重點不是消除問題,而是關注於「在問題(困境)裡人是如何被定義的?」,「人」才是核心。我們不是和「問題」工作,而是和「人」工作。人 ≠ 問題。
書中引述一部探討人性與醫療的影片《心靈點滴》,主角 Patch 說的一段話:【死亡不是敵人,我們要挑戰最嚴重的疾病,其實是冷漠。】【問題,有什麼不對?問題,不是敵人。治療一個問題,我們有輸有贏;治療一個人,不管結果如何,我保證,我們一定贏!】
問題是社會建構出來的
當個人〔活過的經驗〕違背主流論述的時候,就是問題衍生的時候。而與主流價值不同,就是有問題嗎?作者透過在花東、青康藏、尼泊爾旅行體驗的不同文化價值體系中發覺,「問題」很大部分是由社會中文化價值建構出來的,「人」本身並沒有問題。
我們社會應該有更大的包容力,來接受差異與尊重多元化。而敘事治療也由此開始。
離開評斷,理解才能發生
敘事治療即是透過:生命相互影響 → 將問題外化(將人與問題分開)及解構 → 從解構中再建構 → 透過脈絡性理解 → 傾聽自己的聲音(生命藍圖) → 實踐中改寫 。
作者對於敘事治療的定義:「敘事治療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或修正一個人,而是陪伴一個人把自己想要的生命藍圖畫得更清楚、更動人,因為有了這樣的生命藍圖,生命自然會有去處,人就更願意克服困難迎接自己想要的生命。」
高雄駁二,有旅行、但沒有敘事Orz |
生命的"隱喻"
敘事最常用到"隱喻",我想那是因為隱喻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吧!諸如:
● 旅行看似出走,卻是一種回歸。
● 用移動來看治療,那旅行就成為最美麗的隱喻。
● 旅行,是生命狀態的隱喻。
● 旅行,真是我人生最好的 GPS 。
● 人生中沒做完的功課,就會一再重來。
● 人生中沒做完的功課,就會一再重來。
● 人生的奔逃。奔逃,亦是啟程。
內在生出力量
敘事治療不只是看見困境,同時也看見力量。透過敘說"問題故事",找出改變的方向與力量,移動重新敘寫"支線故事",達成改變。也就是從觀看第一層故事中,"選擇"說出第二層故事,作者提供了可能路徑摘述如下:
一、不帶成見:不以自己的經驗當作標準,評論他人。
二、嘗試觀看更大的背景:移動眼光看他人所處背景脈絡、挑戰與資源,就不會輕率把人定義成「失敗」或「糟糕」的。
三、解構式的好奇:看見更大的背景中,我們在心中自問:「再如此困難的當下,他們是怎麼努力面對的?」、「雖然依舊困難重重,他們一直堅持、沒有放棄的是什麼?」、「他們是怎麼辦到的?」,這樣的問句會帶我們觀看他們的第二層故事。
四、產生脈絡性理解:透過更大背景、解構式好奇尋找答案,會移動我們的目光看穿表象,移動到更深層的理解。
五、敘說支線故事:在脈絡裡理解他人行為,看見因應困境的好故事,人們的珍貴與尊嚴得以彰顯,這就是敘事治療要挑出的支線故事。
故事怎麼說,人就怎麼活。內在生出力量,人就會自我改變。
敘事 與 班級經營、學生關係
作者有提到"一種關係的品質",這種關係作者給下一種隱喻:這段【品質不良】的路卻都是一段【關係品質很高】的旅行。
在教師與學生,長期相處的班級經營中,總有那種時刻,沒有什麼「良好的關係品質」,只有「撐在那裏,勉強度過」的心情。沒有什麼「優雅的身影」,只有「一再垮掉又狼狽起身」的努力。但這樣品質不良又困難的關係經驗,卻是說明這段關係可貴的重要證明,這裡面可能藏有可以一說再說的美好故事。誰知道生命旅程中,有一起"撐住"的故事,五年、十年、廿年以後你自己與學生會怎麼說?
就像難搞的學生與長官,永遠是大家一而再再而三拿出來的談資或是深夜自我反思的題材,更或是研討會分享的讓人產生行動的感人故事。
相對的,愉快、平順、平凡的關係,往往會很快地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中。
最後與作者一起將這段隱喻,獻給所有在教育第一線工作的【老師們】。